
发帖人赵先生发布的手写血肌酐化验结果,说明母亲肾功能关键性指标已达正常值范围。
《三门21岁双胞胎妈妈离世 捐出器官角膜救助6个人》 后续
这两天,《三门21岁双胞胎妈妈离世捐出器官角膜救助6个人》的消息在人民日报官微、腾讯新闻、网易新闻等众多知名媒体中传播,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。
昨天记者从浙医一院了解到,邵紫燕捐献的器官已经在捐献者身上存活。亲人说,她以另一种方式活着。受捐者家属很感动,表示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她的双胞胎儿子。
1
她的肾脏移植到另一位妈妈身上
21岁的邵紫燕是三门沙柳街道南亭村人,2月23日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,因妊娠急性脂肪肝引发的多功能器官衰竭和脑水肿,昏迷50多天,抢救无效不幸死亡。家人同意捐出她的心、肝、两个肾和一对眼角膜,分别救助6位病患。
4月15日上午10点,医生宣布邵紫燕死亡;11点,邵紫燕的心脏、肝、两个肾脏和一对眼角膜被取出;经过一小时紧急匹配,心脏被送往武汉,其余器官送入浙医一院手术室。她也是浙医一院器官捐献最多的人之一。
好消息很快传来,邵紫燕捐献的器官已经在受捐者身上存活。
前天11点18分,网友“沧海一粟zjp”在19楼上发帖,题为《95后双胞胎妈妈捐献的肾脏成功“落户”,再次谢谢这位伟大的母亲》,不少人读了为之深深感动,截至昨天记者发稿时,帖子的阅读量已经超过12万人次。
帖子写道:很幸运,我妈妈是其中一位肾脏受捐者,肾脏移植手术很成功,移植肾脏“落户”的情况也很好。妈妈在手术前血肌酐化验的结果是800多,从4月15日晚上完成手术,前天、昨天化验的结果分别显示259、73,这说明妈妈的肾功能关键性指标已经是正常值范围……
帖子中还发布了受捐者的照片,以及几份化验结果的手书对比记录。
记者电话联系上发帖人赵先生。赵先生说,他妈妈就是其中一位肾脏受捐者,目前还在浙医一院的隔离病房观察,目前情况比较稳定。
赵先生说自己想借帖子,向捐献人和她的家人表示由衷感谢,并承诺一直会关注和帮助这对双胞胎宝宝,同时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无私的捐献者,为更多病患延续生命。
2
专家说:她捐献的器官特别珍贵
“她毕竟年轻,身体素质好。”记者昨天下午从浙医一院了解到,目前,其他三位器官受捐者身体情况平稳,重获新生。邵紫燕留下的两个眼角膜已经被冷冻保护起来,很快也会帮助患者重见光明。
在专家眼里,邵紫燕捐献的器官特别珍贵。有多珍贵?浙医一院人体器官办公室副主任吴晓梁医生讲了一组数据:按照国内平均水平来说,30至50个重病患者中,只有一个人能成为受捐的幸运儿,目前,浙医一院还有2000多名患者在等待合适的器官。
吴晓梁说,由于国内医疗水平提高,重症患者生命一般都能维持,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在不断增加。但是,目前国内的器官捐献率在百万分之二,意味着百万人中只有两个人在去世后能捐出有用器官,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捐献率在百万分之三十左右。
吴晓梁也是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评估专家。他介绍,人体器官捐献有着严格的程序和制度,必须征得捐献者父母、配偶和子女全部同意,哪怕进手术室前一秒家属不同意也只能放弃。此外,器官移植手术存在风险,真正能够成功捐献的比例并不高。
吴晓梁说等待受捐的心脏病患者和肝病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,或许直到去世,也等不到合适的心脏和肝脏来移植。肾病患者虽然暂时生命无忧,但是治疗中忍受的痛苦是患者和家属难以承受的。
3
爸爸泪奔:
女儿以另一种方式活着
浙医一院人体器官移植联络员雍涵,对邵紫燕爸爸邵万华印象特别深。
这位瘦弱的男子,蜷缩在医院走廊的凳子上,眼里满是悲凉,“我其实已经做好了碰壁的打算。”雍涵说,自己的工作常常不被患者家属理解,碰壁的几率很高,没想到他详细询问之后,邵万华很快就点头答应了,说只要有用得上的器官,都可以捐。
昨天下午,记者再次拨通了邵万华的电话,这位朴实的父亲还沉浸在丧女的悲痛中。记者转告了赵先生妈妈的情况,转达了赵先生的真诚谢意。
电话那头是压抑的哭泣声:“她以另一种方式活着了!”邵万华说,当时同意捐献器官,是因为一句话打动了他:你女儿会以另一种方式活下去,“我们同意捐出她的器官,可以让她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,就像女儿依然活在人世间,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一样。”
邵紫燕其实是个弃婴,三个月时被邵万华收养,“虽然不是我们亲生的,但我们对她比亲生的儿子都要好,她对我们也孝顺。”
邵紫燕还有个18岁的弟弟,邵万华说儿子从小跟姐姐很亲,姐姐去世这事对他打击很大,“怕他小小年纪接受不了,我们不让他到嘉兴参加姐姐的丧事。”
邵万华说,姐姐捐献器官的事,弟弟也很支持,他说自己以后也会多做好事。
4
两个孩子一个跟妈姓一个跟爸姓
“我很欣慰!我未婚妻平时也很喜欢帮助别人,她真的很善良,她去世前已经昏迷了,是她爸爸、我的岳父做决定捐献的。我想,她要是知道,一定也会愿意的。”陈善海说自己已经知道移植成功,抱着儿子哭了半天。
在陈善海眼里,邵紫燕的眼睛特别漂亮,“又大又黑又亮,她走了,但留下的角膜会重新看世界,她的心脏、肝脏、肾脏都活着,她依然活着!”
陈善海今年23岁,湖南人,来嘉兴六七年了。他和邵紫燕最早曾在同一个单位工作,之后两人交往并确立恋爱关系。去年邵紫燕怀孕后,双方家长也见了面。陈善海的父母还找亲戚朋友借了钱,在嘉兴贷款买了房,准备给小两口婚后居住:“我们原本打算在今年10月领证,12月办喜酒,没想到……”
邵紫燕留下的两个宝宝现在已经从医院接出来了,在嘉兴由奶奶和外婆带着,大宝因为消化方面的问题,肚子还是胀胀的,吃奶不多,医生建议最好用专门的奶粉。小宝肺炎没有完全好,呼吸声还是很重。
陈善海说,两个孩子的病只能慢慢调养,每个星期要花1000多元的药费。
邵紫燕今天将在嘉兴下葬。“我和孩子一直会在这边,孩子们长大后方便去看她。”陈善海声音低沉。
等葬礼结束,陈善海还要赶回湖南老家,给两个孩子上户口,他决定大儿子跟妈妈姓,小儿子跟自己姓。
陈善海说,目前,已经有两家企业帮忙资助了两个孩子一年的奶粉和纸尿裤费用。5000多名医护人员和好心人,募捐了30多万元善款,“这些我会全部用到孩子身上,希望他们健康平安长大,成为好人多做好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