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苏有朋上了热搜,谈到小虎队的解散,他自己思考未来的发展,潸然泪下。
他们当时从爆红到解散,不过短短三年,而苏有朋在这其中,年龄最小,压力最大。
现在的年轻偶像,总会遇到网友关于学历的质疑,为什么年纪轻轻不念书,是不是为了赚钱不上学。
如果成绩还不错,那更会时刻被关注,有没有好好学习。
回到25年前,苏有朋很不幸的在小虎队里就是这样一位“学霸担当”。苏有朋当年考进的高中是“台北建国高级中学”,全台北最好的高中。考进这个高中的,都是天子骄子,每个学校的前列,苏有朋进去,当然是“成功偶像”。
他的学霸人设,“乖乖虎”人设,让当时很多人都会严格的要求他。
在《左耳》宣传的时候,苏有朋说他当年在小虎队练习完,晚上十点钟在公司楼下打车回家,司机认出他,马上就说,“你不是乖乖虎吗?你怎么十点钟了还不回家。”
他是重点高中的学生,也是小虎队的一员,需要到处去巡演,去唱歌,拍广告,通告生活很满。一个高中的孩子,想兼顾两头真的很难,导致他的成绩在高一高二都是班级垫底。
“苏有朋根本不是什么学霸”
“苏有朋会念书是骗人的!”
“都是公司打造的偶像,他成绩不好。”
类似这样的话,苏有朋没有少遇到过,在他后来的各种采访,也提到过当时的压力。
于是苏有朋妈妈让他进入高三之后停工,进入复习冲刺阶段。
庆幸的是苏有朋真的很聪明,他停下来全心全意的学习,然后考入了台大。台大是什么概念呢?就相当于我们的清华北大。苏有朋考进的是台大的机械工程系,并且他是以第五的成绩考进去的。
在他专心复习的时候,很多人是等着看他笑话的,因为小虎队太红了,乖乖虎是好学生的代表,如果看到他高考失败,大家就会觉得“有新闻”了。
也因为他要求不参加小虎队的工作,要回去学习,老板张小燕一度想换掉他,让经济人去劝他,他坚持说“不要退出”,才没有被踢走。
所以苏有朋一边是学业压力,一边是工作压力,快压死他了。
在自传《我在建中的日子》中,他提到自己在高三闭关的一年中一直被同一个噩梦纠缠:“我怕要是我没有考好,在路上遇到一些带着小孩的妈妈们,一定都会指着我,然后跟他们的小孩说,‘你看,那就是只会玩不会念书的乖乖虎’。”
苏有朋的“学霸”帽子一直压得他很沉重,这世界没那么多可以兼顾各方面的天才,时间花在哪里,哪里就有成绩。“乖乖虎”也让他翻不过身,你只能是循规蹈矩的好孩子,不能做任何违反常规的事情。甚至有人会盯着他的成绩,一考不好就要大肆嘲笑。
他念的机械工程并不是他喜欢的专业,完全是为考而考。实际上只要进入娱乐圈了,走红了,知道赚钱是这样快,见识了各种浮华的场面,就很难回去老老实实念书,然后出来找个什么工程师的工作。
94、95年的时候,苏有朋爸爸投资失败,家里欠债,需要他积极工作还钱。他自己背负工作和学业的压力,也快到了崩溃的阶段。
于是在念大四的苏有朋决定休学。
“我就想着争口气给大家看,所以填了排名最靠前的专业,根本没考虑它念的是什么,会不会跟我的未来有关,一进去才发现,工艺啊、透视啊、制图啊这些功课,就是我以前最差的。”随后,他跑去修企业管理系的学分,试图转系,却两次因分数不够而失败,又耽误了机械工程系的功课,“最后只好开了个记者会宣布休学,被大家骂得狗血淋头”。
乖乖虎休学要爆炸了,这完全就是人设崩塌,苏有朋那个时候,在家躲了一段时间才敢出去,他感觉街上的人都在笑他。
小虎队三个人,出道时候是跳舞主持唱歌,苏有朋跳舞慢半拍,一直羡慕其他两个人,他在《康熙来了》里面说自己会自卑,还很羡慕吴奇隆站在中间,自己很拼命努力了,但是还是不行。
95年左右苏有朋就已经开始渐渐进入了低谷,97年小虎队解散之后,他更是对自己的前途很茫然,这离他出道已经快十年了,人家对他的认识还是那个“乖乖虎”。
他在鲁豫有约里面说,明星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,后面很快就有新人顶上来,而自己不知道要做什么。
97年苏有朋还是遇到了一个机遇,琼瑶找他来拍《还珠格格》,他在这部戏之后开始找到了一点点方向,后续的《老房有喜》、《情深深雨蒙蒙》,确定了走上电视剧的道路,终于不再是“乖乖虎”。
再后来苏有朋当了导演,导的《左耳》、《嫌疑人X的献身》,都获得了口碑票房的好评。
他说想当实力派,他现在就是标准的实力派了。
发布于:广西